据统计,截至2019年,我国22%的社会总能耗产生于建筑能耗,随着公众对居住和工作环境要求的不断提升,建筑能耗也将继续加大。为切实贯彻国家绿色发展理念、缓解全球气候危机,建筑业作为高耗能、高碳排行业之一,建筑节能发展备受关注。为加快促进建筑节能发展,进一步推动建筑向更高节能标准方向发展,助力我国2030年碳达峰目标的实现,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作为一种兼具超低能耗和环境舒适的建筑,其发展备受关注。
1.建筑绿色发展要求不断提高根据建筑节能协会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自2005年以来,我国建筑全寿命期能耗总量以平均每年6%的速度增长,2018年能耗总量达到了21.41亿吨标准煤。在此背景下,中央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建筑节能标准也不断上升。目前我国建筑节能标准主要经历了30%、50%和65%三个阶段。此外,我国部分地区居住建筑已经开始采取75%的节能标准,如北京、天津等。在此背景下,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顺应时代发展,对于进一步推动建筑节能迈向更高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2.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符合低碳发展时代潮流随着我国建筑能源消耗不断提升,国家高度重视建筑绿色发展,积极探索适应我国国情的具有较高舒适度的节能建筑。因此,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符合时代的潮流。近年,我国积极开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建设,其优势也逐步凸显。
一方面,采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能够提升建筑能效,缓解环境压力。由于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需进行采暖,加剧了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如雾霾、碳排放等。而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几乎不用进行主动供暖,就可以维持建筑的热舒适度,极大缓解了因供暖带来的环境压力。此外,探索适宜南方气候特征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能够进一步降低建筑的制冷能耗。因此,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不仅符合低碳发展的时代潮流。
3.现阶段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距实现可持续发展存在差距1991年,世界第一座被动房在德国建成,为了促进被动房进一步发展,德国被动房研究所(PassiveHouseInstitute,PHI)于1996年正式成立。此后,由于被动房兼具高能效、高舒适度等优势,在德国被动房研究所的推动下,被动房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得到发展。为了推动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发展,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与德国能源署于2007年共同展开了相关课题研究。
截至2020年6月,我国超低能耗建筑总面积达900万㎡,其中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四个省市总建筑面积占全国超低能耗建筑总面积的一半,4省市的项目总数量达到了164个。尽管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整体距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方面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项目主要集中在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地区发展不平衡。
另一方面,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法规政策、标准规范尚待完善,未能给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标准支撑。此外,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大规模的市场供需尚未激发。同时,相关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使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在我国的持续发展受到制约。因此,有必要针对如何推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可持续发展展开系统研究。
闻道有先后,文章有遗漏,更多精彩文章:
扫码添加微信,一对一咨询产品、免费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