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经济学者论坛近日在湖南大学举行,本次论坛以线上形式进行,来自厦门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北京大学、香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大会开幕式上,湖南大学副校长谢赤、《经济研究》编辑部主任金成武分别致辞。本次会议安排4场大会主题演讲,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教授、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赖明勇教授、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管理与政策研究所所长董战峰研究员、香港大学经管学院何国俊副教授围绕分别以“零碳能源的市场动能与发展范式转型”“关于推进‘双碳’战略实施的六点建议”“国家‘十四五’环境经济政策创新重点方向”“Market vs. Plan: Emission Abatement under Incomplete Information and with Local Externalities”为主题发表主题演讲。
潘家华教授首先从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的现实背景出发,指出化石能源高占比是我国温室气体排放居高不下的最主要原因,我国在2030年和2060年分别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必须而且只能聚焦化石能源的有序退出。进而潘家华教授从培育零碳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强劲市场动能、高碳能源退出的风险防范以及零碳能源的发展新范式等方面提出我国零碳能源发展的潜力、必要性、风险性以及发展模式。
赖明勇教授结合现实数据和典型事实,从碳中和时限、制度安排与政策设计以及能源转型等维度剖析我国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主要挑战,最后针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挑战,从制度体系设计、能源转型、生产体系、资本市场、核算机制以及国际谈判等六个方面提出“双碳”战略实施的对策建议。
董战峰研究员从财政政策、环保税收政策以及碳交易、能源交易、水资源交易政策、污水处理、生态补偿等方面简要总结了我国基本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发展历史。从生态环保产业融合发展、绿色金融和绿色基金激励政策扶持等方面阐述了“十四五”时期环境经济政策重点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何国俊副教授首先从当前最主要的市场型和指令性的两种环境政策模式出发,介绍了不同政策模式下污染排放主体的最优排放行为选择,从优化信息披露、降低外部性风险等方面提出优化环境政策设计和提高社会福利的优化方案。
会议期间开设了26个平行论坛,140位论文汇报作者,52位点评专家分别围绕绿色金融与微观企业行为、制度变革与绿色转型、环境政策评估、环境污染治理、能源效率、能源改革、全球化与环境治理、气候风险与治理、数字化转型与环境、绿色创新与低碳发展、减污降碳协同、双碳政策评估、低碳经济转型等环境与气候变化经济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进行研讨交流。
本次论坛由湖南大学主办、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承办,经济研究杂志社、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协办。
闻道有先后,文章有遗漏,更多精彩文章:
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 《信息通信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
扫码添加微信,一对一咨询产品、免费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