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园区的建设应从全生命周期进行统筹规划,重点考虑园区的顶层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管理、平台生态、用户体验和成本效益,制定标准规范、保障和管理体系,实现智慧园区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一体化建设。不同阶段介绍如下:
a) 智慧园区规划:指导园区建设施工方案,充分考虑规划、建设、管理、运营一体化和园区多系统融合,实现园区内多种业态数据共享、园区与社会资源的融合,提升园区与城市之间的链接与效率。
b) 智慧园区建设:智慧园区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使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园区建设过程中针对监管方、建设方及施工方等不同参与主体进行智慧建设管理,实现管理数据融合共享、管理过程和关键指标可视,管理流程协同的一体化管理平台。
c) 智慧园区管理: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系统产品选型、系统软件平台和接口开发,具有工程项目多、类型复杂多样的特点。充分利用BIM、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园区管理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
d) 智慧园区运营:搭建园区一体化运营体系,从产业园区运营服务维度进行规范,为产业园区建设、改造、验收和评价提供运营指导。
e) 智慧园区安全:智慧园区的安全管理应搭建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园区安全体系,对感知终端、网络、平台、应用系统、隐私、合规操作、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管理。
1 智慧园区规划
1.1 一般要求
在园区的规划阶段,通过5G、BIM、大数据、AI等数字孪生技术在万物互联、虚实融合、数据驱动等方面的能力优势,打通多层级的数据孤岛和业务孤岛,建立人本、互联、智慧的园区规划管理和规划决策全过程体系。
1.2 应用服务软件
1.2.1 三维辅助规划服务系统
园区规划期间宜考虑三维辅助规划服务系统建设,根据当地政策考虑基于数字孪生实景三维数据建设成果,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所见即所得”的技术特性,实现各种规划方案的模拟浏览,了解拟建物与实际环境的关系,直观的观察方案建筑在体量、颜色、形状等方面与周围环境是否和谐。通过不同方案建筑的切换,实现方案对比,找出最合适的设计方案。
1.2.2 BIM规划报建审查审批系统
在园区房建规划期间,根据当地政策宜考虑通过建设一个直观展示BIM模型、专业经济技术指标计算、数据更新迭代,审批信息高度集成,电子化、互动化、可视化、集成化的系统,提升工程建设项目报建管理水平。根据BIM报建的基本业务需求,主要包括对建筑单体、总平面图模型规整功能、规划指标审查及自动审查报告的功能、场景三维BIM展示功能、基于BIM设计端软件导出通用数据格式的功能模块等。
1.2.3 BIM施工图审查系统
在园区房建规划期间,根据当地政策宜考虑施工图BIM审查系统建设以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引领,通过合理的标准、强大的软件和科学的组织机制,将BIM技术应用到施工图审查业务中,促进行业BIM应用与发展,提高行业智能化、数字化水平。
2 智慧园区建设
2.1 一般要求
使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园区建设过程中针对监管方、建设方及施工方等不同参与主体进行智慧建设管理,实现管理数据融合共享、管理过程和关键指标可视,管理流程协同的一体化管理平台。其一体化管理平台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智能感知、信息传输、支撑平台、应用服务软件和用户决策。
a)智能感知
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和移动应用提高现场管控能力。通过传感器、摄像头、手机等终端设备,实现对项目建设过程得实时监控、智能感知、数据采集和高效协同,提高作业现场得管理能力。
b)信息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主要为平台和感知设备建立数据通信传输得物理渠道。
c)支撑平台
支撑平台主要实现园区各类信息数据得汇聚、整合及各业务功能模块得集成运行,对应用系统提供统一得技术支撑服务。
d)应用服务
应用服务主要包括为园区运行服务得各项系统软件。
e)用户决策
用户决策主要利用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对采集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为各级用户提供数据分析、预警决策服务。主要体现在智能预警、辅助决策、智慧中心、数字孪生大屏展现等。
2.2 信息基础设施
2.2.1 园区弱电管道
园区弱电管道建设应符合GB 50373、GB 50374的规定,应保证通讯安全、方便接入,并保留一定余量。 园区内弱电管道应首选地下综合管道方式敷设,当遇有特殊敷设要求的场地,可选用地下专用电缆沟等方式敷设。园区内弱电管道的容量应按照近期、远期线缆使用需求及备用管孔数确定;在同一路由上,管道应按远期容量一次建成。
2.2.2 园区弱电线缆
园区弱电线缆建设应符合GB 50311的规定,符合园区信息传输网络的接入要求和终端用户的容量扩展要求;主干部分的线路介质和设备接口应符合运营商公共通信网络接入的技术要求;应为园区的配套设施(超市、餐厅、宿舍等)预留数据端口。
2.2.3 园区弱电桥架
园区弱电桥架系统建设应符合QB/T 1453的规定。桥架应依附在建筑物,构筑物上;不宜敷设在腐蚀性气体管道和热力管道上方及腐蚀性液体管道下方;桥架的总平面布置应做到距离最短,满足施工方便、电缆敷设和安全的要求。
2.2.4 机房及设备间
园区机房的设置应满足设备运行环境、安全性及管理、维护的要求,应包括但不限于进线间(信息接入机房)、园区信息网络机房﹑安防监控中心。机房建设应符合GB 50174的规定,楼层设备间布局应满足机柜数量和维护需要,并预留可扩展的空间。
2.3 智能感知系统
2.3.1 通行感知
2.3.1.1 园区一脸通系统
园区一脸通系统建设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应实现人脸考勤,提升人员精细化管控的目的,通过人脸考勤应用,杜绝员工代打卡行为,为企业节省额外的损耗;
b) 应实现人脸门禁,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人脸识别的方式,安全高效的放行权限;
c) 应实现人脸访客,访客到达现场后自助在访客机上进行信息录入、人脸采集等流程,最终通过刷脸的方式进出园区,为园区的访客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体验,实现无纸化通行和记录;
d) 宜实现人脸轨迹,通过园区部署人脸抓拍机,对于照射区域的人脸进行抓拍。通过平台实现业务应用,包括黑名单布控、人员身份确认、以图搜图、人脸轨迹应用等。同时配合其他的人脸识别考勤机、门岗、宿舍、人脸门禁设备,将这些人脸识别应用的数据,形成完整园区人脸轨迹应用。
2.3.1.2 智能交通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应符合以下要求:
在产业园区内的道路上布置感应线圈检测器、超声波检测器、雷达检测器、光电检测器、红外线检测器、摄像机(视频监控)异频雷达收发机、车辆自动检测、全球定位系统(GPS)装置等检测和采集交通信息;
宜在园区内停车场布置传感器、智能感知设备,实现车辆信息采集、停车管理、诱导服务。
2.3.1.3 智能卡管理系统
智能卡管理系统建设应符合以下要求:
园区宜根据管理需要,在办公区域、重要功能场所、指定消费场所等区域,部署统一的智能卡管理系统,实现一卡通;
智能卡管理系统功能宜包括电子门禁管理、智能卡消费管理等;
智能卡可采用实体卡或虚拟卡的方式实现,应具有防伪造、防篡改、可审计、可追述的特性。
宜实现智能卡管理系统的移动化应用,与园区信息化移动应用端深度融合。
00001注:对于开放园区,至少应在园区管理机构部署智能卡管理系统,并引导园区企业部署智能卡管理系统。
2.3.2 能源感知
2.3.2.1 能源监控系统
能源监控系统建设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园区内各能耗设备布置智能传感设备,应通过智能化仪表对用电、供暖、供冷、用水、燃气、特殊工业用气体等能源使用情况的信息进行采集和监控;
b) 园区内各能耗设备安装节能控制设备,应综合采用绿色、低碳、安全、智能化的能源控制技术,通过BA系统或者能源监控平台等进行统一的能耗管理和优化;
c) 节能控制设备及大型用能设备的运行情况应进行监控。
2.3.2.2 智能抄表系统
智能抄表系统建设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应在入驻企业电能表、水表、燃气表、热量表等表计旁安置采集器或集中器,针对各入驻企业的能源数据进行集中远程抄表;
b) 应在分散的每块能耗表旁安置一个采集器或集中器,较集中的能耗表共用一个采集器或集中器;
c) 各种计量表宜采用微功率无线通讯技术或NB-IOT、LoRa等通讯技术将数据远程传至数据集中器或主站系统。
2.3.2.3 智能微电网
园区的智能微电网建设应根据园区内电网规划与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部署,部署新能源发配电系统的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相关负荷和监控、保护装置等设施,利用可再生绿色清洁能源形成分布式供电,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2.3.3 环境感知
2.3.3.1 智慧多功能杆
智慧多功能杆应符合GB/T 40994-2021的相关要求,可具备智慧照明、智慧通信、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联动等功能。
a) 智慧照明。应可挂载照明设备和智能照明管理设备,通过智能化设计与精细化管控,支持路灯照明的智慧远程集中控制、自动调节等功能;
b) 智慧通信。应可挂载移动通信基站服务,支持移动通信王信息覆盖和容量提升;宜完成公共无线网络区域覆盖,用户实现区域内接入网络;宜为物联网系统提供通信链接的功能;
c) 智慧安防。应通过监控摄像机、智能感知设备采集人员、物体等图像信息,支持园区道路、公共安全服务和其他场景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行;
d) 智慧交通。应通过停车诱导设备协助智能停车;
e) 智慧环保。宜挂载环境、气象监测设施,支持环境数据的监测采集,包括大气环境数据、气象环境数据和声光环境等;
f) 智慧联动。宜通过边缘计算、物联网模块、分布式存储等实现园区实时信息的联动显示,包括公共信息向导、信息发布、能源供配服务、一键呼叫、空间定位等功能。
2.3.3.2 环境监控系统
环境监控系统建设应符合以下要求:
在产业园区内的各监测点安置水质污染监测仪、大气污染监测仪、噪声污染监测仪及传输终端设备等智能设备;
部署工地环境感知设备,实现对降尘, PM10(可吸入颗粒物)、噪声等项目的实时监测,提高对工地污染的管理能力。
2.3.4 建筑设备感知
2.3.4.1 智慧消防系统
智慧消防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应综合运用定位技术、二维识别码、智能终端等技术,将园的所有消防系统、设备以及相关消防组织机构人员进行综合集成,实现区消防领域的人与物、物与物的互联互通,形成一个整体消防物联网,实现各消防要素间的信息共享,为实现消防数字化、协同化提供支撑;
宜通过园区GIS地图、3D BIM模型的应用,对园区内建筑物、消防监督单位、危险源等监督对象的基础信息、检查记录、隐患整改录、消防属性信息、空间属性等进行管理,实现对消防资源、隐患、紧急事件处理等因素进行分析统计,提供辅助决策。
2.3.4.2 智能会展系统
智能会展系统建设宜在会展中心参展摊位布置传感器和智能终端,实现快速信息采集与验证,拓展展品信息推送渠道。
2.3.4.3 安防控制系统
安防控制系统建设应符合GB 50348规定和以下要求:
a) 园区的主次出入口、园区交叉路口、周界四周、建筑物一层主出入口、消防通道、门厅、电梯轿厢、机房、餐饮消费等公共区域应配置视频监控系统;
b) 园区周界及重点区域宜部署入侵探测报警装置,无遮拦周界应采用埋地式感应入侵探测系统,有围栏周界应采用电子围栏系统,且在建筑物一至二层四周设置入侵探测报警装置,在建筑物的底层及顶层设置电子巡更点;
c) 园区内应设置安防监控中心,配置相应安保人员,实现监控中心24小时人工职守;
d) 采用联动控制技术,形成视频监控、防盗报警、周界报警、电子巡更、电子门禁等安防子系统之间的联动;并与其他系统(如信息发布系统、应急广播系统等)构成应急联动。
2.3.4.4 楼宇自控系统
园区楼宇自控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楼宇自控系统建设应符合GB 50314的规定。
规范园区建筑中各机电、消防等设施控制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及接口。
园区建筑中各机电、消防等设施运行状况应进行动态监控管理。
2.3.4.5 会议系统
园区会议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会议系统建设应符合GB 50314的规定。
不同的会议场所应配置相应的会议系统设备,宜具备远程会议功能。
会议室数量较多的园区,可配置会议室集中管理设备。
2.3.4.6 有线及卫星电视系统
有线及卫星电视系统建设应符合GB 50314的规定,应根据各类建筑内部的功能需要配置电视终端,在宿舍楼内每个房间预留有线电视终端,在餐厅、咖啡茶座等公共休闲场所配置电视终端。
2.3.4.7 紧急广播系统
紧急广播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应符合GB 50314的规定,其中消防应急广播系统设计应符合GB 51348的规定。
园区公共区域和园区建筑中应布置扬声器,并与消防报警系统实现联动运行。
00002注:对于开放园区,应在园区公共区域部署应急广播系统。
2.3.4.8 信息发布系统
园区信息发布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应符合GB 50314的规定。
园区主出入口应配置信息显示屏。
园区主要建筑物周边或室内大厅宜通过显示屏进行信息引导。
应实现各显示终端播放内容的统一发布和单独发布。
2.4 信息传输网络
2.4.1 移动通信网
园区应配合电信运营商建设和优化移动通信网络。移动通信网建设应符合YD/T 5120、YD/T 2164.3、YD/T 2164.4、DG/T J08-1105的规定。
2.4.2 办公互联网
办公互联网应满足园区用户对带宽的基本需要,提供足够的带宽和可保证的服务质量,并保留一定的余量供突发的数据传输使用。网络核心层设计应具有高可靠性和高可扩展性。
无线局域网建设应符合GB 15629.1101、GB 15629.1104的规定。应基于同一个无线网络,采用多SSID方案,为各运营商分配独立的服务集标识(SSID),并预留园区管理所需的服务集标识;应通过VLAN划分接入到不同运营商的宽带网络。
2.4.3 智能化设备网
园区智能化设备网应具有高可靠性和高可扩展性,宜与办公互联网逻辑隔离。
2.5 智能创新系统
2.5.1 无人机巡检
园区无人机巡检系统建设应符合以下要求:
f) 应具备云边端一体化。应用5G技术、云端技术,通过手机或PC端对园区施工进度进行查看;
a) 应具备AI视觉。使用神经网络模型实现目标识别,分析目标状态是否正常,可用于园区公共设施、井盖下沉、违章占道等事件分析处理;
b) 应具备路径规划。根据现场实地环境,定制最优巡检路线,适用于电力、道路、安防、工地、应急等巡检工作。
2.5.2 AI机器狗巡检
园区四足机器狗巡检系统建设应符合以下要求:
a)应具备实时图传、视觉跟踪、SLAM导航、3D模拟操控、语音交互等基础功能;
b)应具备常规巡检能力。可对园区内规划的固定路线进行自动巡检,通过对回传的实时视频流或者抓拍图片进行智能分析,自动感知园区安防类、治理类以及生产类等场景,代替普通工作人员进行巡查巡逻;
c)宜具备特殊区域巡检能力。通过人机辅助工作,解决轮式机器人无法适应复杂地形等问题,例如变电站、地下管廊等重要场所,实现园区巡检区域全覆盖,降低巡检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d)宜具备园区接待能力。利用机器狗将访客从园区入口带领到指定的位置,并利用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技术,实现人机交互,给访客介绍园区相关信息。
2.5.3 AR眼镜巡检
园区AR眼镜巡检系统建设应符合以下要求:
a)应具备任务管理。可进行巡检计划制定、巡检任务提醒;
b)应具备实时图传。在巡检过程中发现事件可以立即拍照并实时上传,形成待处理事件,便于分配处理;
c)应具备图像识别。对于违停车辆可进行实时识别,查询用户信息,及时进行通话处理;
d)应具备语音交互。可通过语音指令对AR眼镜进行指令下达,进行拍照、文字备注、事件上传等事项处理;
e)应具备语音拨号。可通过语音控制进电话号码拨号,从而进行语音通话。
2.6 支撑平台
2.6.1 外部数据接口
根据园区业务及管理等需求,通过数据接口,同政府、银行等外部系统进行数据交互。
2.6.2 数据资源中心
数据资源中心应满足下列要求:
a) 应根据园区管理和业务发展需求,构建数据资源中心,建设统一数据库,实现园区数据自治。
b) 应支持多类型的数据源转换与连接,包括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
c) 应实现数据共享、数据备份与数据迁移的功能。
d) 应建立数据访问限制的措施,确保数据只能由应用访问,并记录访问日志,而不能由管理员直接操作访问。
00003注:数据库可包括安防信息数据库、停车信息数据库、环境信息数据库、基础地理数据库等。
2.6.3 云计算平台
园区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应通过自建或采用第三方云服务商的方式实现云计算平台,云计算平台主要包括:
a) IaaS 云服务,通过将计算、存储、数据库等资源的云虚拟化,为园区应用系统、园区企业提供相应的计算机基础设施服务,减少企业基础设施投入。
b) PaaS 云服务,将开发环境、测试环境和应用部署环境等进行集成,企业可直接在云上进行系统开发,提高园区企业系统开发效率。
c) SaaS 云服务,结合网络和业务资源,为用户提供功能全面的管理软件服务(如客户管理系统、办公系统等),企业可直接在云上选择自己所需的信息服务。
2.6.4 大数据平台
a) 应采用大数据技术,建设集数据采集、存储、计算、挖掘、管理和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大数据平台。
b) 围绕园区主题进行数据建模和挖掘分析,为园区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撑。
00004注:例如将多维度的企业动态属性与经营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便于园区管理者挖掘有价值的帮扶企业,掌握园区经营动态。
2.6.5 统一身份认证
应整合园区内外部系统,避免各系统间重复建设用户功能和数据孤岛的问题发生。通过系统集中账户管理、集中授权管理、集中认证管理和集中审计管理等模块,实现用户账户的统一、系统资源整合、各应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全面集中管控。在用户层面,用户一次注册、认证、即可在用户完成登录后就可以访问所有相互信任的系统。
2.6.6 物联网平台
围绕智能设备运行、运维、运营三方面,利用物联网技术,将空间位置、楼宇控制、设备运行、环境资源等多种信息有效融合,在一个集成平台上为园区管理人员提供综合性、智能化管理的工具类平台。实现智能感知、智能控制、智能管理,并将跨厂商、跨系统的设备数据聚合后产生新数据,为客户管理运营提供辅助支持。
2.6.7 统一运维监控平台
应针对高要求的分布式、动态化以及敏捷环境提供应用性能监控解决方案。通过监控、故障排查、性能诊断、业务分析等功能,极大的提升应用可视化、缩短根源问题定位时间。
2.6.8 统一应用审计中心
支持统一对各业务系统的审计结果进行展现。应支持日志预警、事前预警、事中检测、事后倒查。应支持各业务系统接入安全审计后,产生的登陆、查询、各类增删改的日志有依可寻,增强系统安全性。
2.6.9 统一日志管理平台
a)应提供统一的日志收集、处理、分析、展示平台。
b)应提供统一模型,适配多种行业和系统;
c)应提供平台化服务:无需部署、直接接入,一站式日志处理;
d)应提供项目化服务:
e)应提供动态组装、简易应用;
f)应提供封装入口和出口,屏蔽内部差异,对外部应用透明,满足多方不同的日志业务需求。
2.6.10 统一消息平台
应提供统一消息转发和存储服务,实现整个平台中各业务系统消息类型的适配和信息交换。
2.6.11 地理信息支撑
a) 应采用地理信息支撑技术,基于园区基础地理数据库,实现园区地理信息的服务发布、共享交换等功能。
b) 应提供园区地图浏览、地名查询定位、路径分析等在线地理信息服务功能,为园区应用提供统一地理信息服务。
2.6.12 园区人工智能算法中心
应建立以人为中心的场景智能、多能力协同、海量智能服务共享开放的技术体系。
宜提供语音合成、实时语音转写、离线语音转写、语音听写等开放共享能力;
宜提供人脸识别、车辆识别、OCR通用识别等开放共享能力;
宜提供机器翻译等开放能力;
宜提供NLP自然语言处理的开放共享能力。
2.6.13 应用集成
a) 应提供统一应用门户,实现园区内各应用系统的统一门户管理,实现统一认证管理及权限管理,统一消息及日志服务等;
b) 应提供应用服务集成,统一园区各应用系统的服务接口规则,并按需提供不同程度的应用功能封装,实现对园区应用服务的统一管理。
2.7 应用服务软件
2.7.1 策划管理系统
2.7.2 数字化监管系统
通过新一代技术构建园区内工程项目数字化、共治化的数字化监管平台,实现对建设过程“人、机、料、法、环”各种现场数据的实时在线监测。
2.7.2.1 综合管理系统
系统主要由园区建设工程一张图、现场管理、协同办公和移动办公四大功能板块构成。
a) 工程一张图应在园区地图上展示园区内所有工程的基本信息;
b) 现场管理应体现各业务系统所需监管数据和数据采集状态;
c) 协同办公应实现园区管理部门与各项目组和检测、监测等相关单位的日常事务流程和互动;
d) 移动办公应为园区内项目参建方提供移动办公服务。
2.7.2.2 质量监管系统
系统主要从工程质量监督注册到交竣工验收备案整套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
a) 应包括监督登记、任务分派、监督交底、监督计划、监督日志、执法检查、执法处罚、工程验收、投诉及信访处理、质量事故调查处理、应急处置等;
b) 工作流程宜设置最迟完成时间,超出规定时间的会记录在案,与考核挂钩,便于内部管理。
2.7.2.3 安全监管系统
系统主要实现园区内工程项目安全监督工作全过程规范化管理。
a)具体流程应包括监督登记、任务分派、监督交底、监督计划、监督日志、执法检查、执法处罚、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应急处置等。
b)宜帮助园区实现对园区内工程建设项目过程中起重机械、深基坑和高支模等危大工程进行数字化监测及监管。对现场工程数据实时自动采集进行分析,对超出预警范围的异常情况实时报警,例如,深基坑位移数据等。
2.7.3 项目建设管理系统
系统的主要具备项目总览、项目进度管理、协调会商、督查督办、统计分析等功能。
a)应具备“一张图”总览到项目各维度汇总信息能力,直观展示年度重大项目总体情况、已开工项目和超期项目,以及每个项目具体位置,在图上点击各项目可显示项目具体情况。
b)应具备进度管理能力,涵盖项目详情信息、项目倒排工期、月报等内容。
c)协调会商主要记录政府召开会议部署的工作和落实情况。
d)督查督办与政府督查室协同联动,显示政府督查室针对重大项目下发的督查单及各单位反馈情况。
e)应具备统计分析展示能力,包括项目属性统计、主责单位统计、任务超期统计、累计在建面积统计、建设规模统计等。
2.7.4 BIM智慧建造管理系统
根据当地政策及BIM推行制度,宜基于CIM平台的BIM智能建造管理平台,将BIM、物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移动互联等新技术集成融合,通过统一标准、统一平台和统一管理,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链的信息互联互通和高效协同,初步形成园区建筑产业互联网体系,实现工程建造全过程数据互联共享,提升行业监督管理、产业分析研判能力水平。
推动建筑信息模型(BIM)和城市信息模型(CIM)互通相融,应建立健全与智能建造相适应的政府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监督管理体系。
2.7.4.1 项目全生命链一体化系统
宜建立项目全生命链一体化平台系统,支持基于BIM技术标准化部品部件库建立,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与高端制造业深度融合,搭建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
项目全生命链一体化平台应具有以下功能:
a)基于BIM技术的一体化管控
应通过基于BIM的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管控,多参与方信息共享,消灭项目不确定性,增强项目可视化管理,提高信息传递效率,降低出错概率,从而保证项目管理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b)设计采购生产施工业务整合
应在传统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上,对设计、采购、生产、施工部门之间进行紧密整合,提高各阶段的业务衔接、数据共享。
c)数字化管控
系统应通过统一BIM编码、项目编码、质量问题编码、安全问题编码等,实现各专业的数据传递及上下游专业的信息共享,通过BIM模型与进度计划、成本等关联,达到项目数字化过程管控。
d)项目业务统一,多方协同共管
应涵盖项目全生命周期、主投资方与项目管理方、代建方、咨询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等多方的协同参与平台,统一对客户、营销、商机、合同、项目、资源、设计、生产、采购、施工等进行管理,实时自动关联多方业务数据,使项目管理者快速获悉业务项目进度、更好地实现业务全面管控。
2.7.4.2 政府监督管理系统
根据当地政策,宜建立项目监督管理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a)可视化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基于BIM技术,通过BIM模型锚点分类标识,可直接定位问题所在位置。
b)监督施工进度,掌控项目全局
结合BIM技术的应用,将实际施工进度模型与计划进度模型可视化对比,达到可视化工程进度管控,可直观查看工程是否滞后,并分析滞后原因,确保工程按时完工。
c)透明施工,实时监管
通过互联网,使建设主管部门通过手机APP或PC端,实时了解施工现场的进展情况,做到透明施工。
2.7.5 智慧工地管理系统
针对传统施工现场管理劳动密集和管理粗放特点,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工程精度、质量、安全及环境监测等协同监管,实现硬件感知系统的业务替代,提升数据智能采集能力,实现项目管理可视化和智能化。智慧工地管理可具备如下建设内容:
应具备工地数字巡查。巡查过程及整改过程全部留痕,限期未完成整改系统预警提醒,形成完整的质量安全巡查业务闭环。
应使用用工实名制管理。根据国家对建筑工地用工实名制管理要求,应具备项目作业人员信息记录管理功能,记录数据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户籍住址、证件类型、证件编码、工种(职务)、联系方式、进出场时间、劳动合同、工资发放等。教育培训记录信息应包含但不限于:课程名称、培训类型、培训人、培训时长、培训单位等;
应具备未戴安全帽识别。动态识别工地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帽,记录抓拍未佩戴安全帽人员的图像,立即发出告警并通知管理人员及时跟进处理,提升工地作业区安全规范工作水平。
应具备管理人员在岗监测。
应具备塔吊安全监测。
宜应用重型机械操控身份认证。
宜具备混凝土浇筑规范。应具备大型运输车辆未加盖治理监测。
宜具备乱堆物料治理。
宜具备渣土违规倾倒治理。
应具备大型运输车辆治理。
应具备工地扬尘监测。
施工现场应具备未穿反光背心监测。
应具备未戴安全带(扣)监测。
应具备水电路施工监管。
施工现场宜采用喷淋、雾炮、机动洒水车等措施实施降尘,实现环境监测设备与现场降尘设施智能联动。
当项目存在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时,应采用高支模监测系统。
2.8 配置要求
不同功能定位智慧园区的规划基本配置要求见附录1.
2.9 数据接口
园区应实现自身管理和运营服务平台与市级平台的数据对接,按照全市统一的数据和接口标准,实现与市级平台的数据互通。
3 智慧园区管理
3.1 一般要求
园区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系统产品选型、系统软件平台和接口开发,具有工程项目多、类型复杂多样的特点。充分利用BIM、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园区管理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
3.2 园区治理
3.2.1 综合安防管理平台
综合安防管理平台,为园区提供全数字化、开放式的综合应用系统集成平台,能够实现园区内各安防子系统间相互集成、报警联动信息集成,以及控制信息的统一发布和管理。
a) 应可以联动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查系统、访客管理子系统、停车管理系统、无线对讲系统及火灾报警系统。
b) 应提供应急管理,对园区内安全、环境、自然灾害等紧急事件进行管理,提高应急防范、救援和保障能力,其主要功能宜包括应急事件的定位、应急设施调度和管理、应急预案管理等。
3.2.2 能源管理平台
园区能源管理平台采用采样监测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硬件,对园区内用能单位和建筑物能耗数据实时采集、汇总、预测的节能管理系统。达到加强能耗数据质量控制,开展能源设计、能效水平对标以及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a) 应提供数据实时监测。实现对各级载体园区、企业、建筑等,多种能源介质水、电、燃气、蒸汽、煤等,多类运营参数温湿度、压力、出气量、二氧化碳浓度、供回水温差等的产、存、耗全过程的实时监控。
b) 应提供能耗地图。方便查询园区各企业、建筑的能耗信息、用能设备运行状态、新能源储能系统运行状态等,实现能耗监测、统计分析、能效分析、超标预警功能。
c) 应提供能源计费相关功能。为用能终端提供远程查询、缴费、提醒等能源供给服务。
d) 应提供能源设备的远程智能运维功能。
e) 应具备与楼宇自控、视频监控等相关系统集成能力。
f) 宜提供针对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的模拟测算及运行优化功能。
3.2.3 仓储管理平台
仓储管理平台为园区的货物流通和仓储提供便捷。可联合领先的仓储企业,为园区内的企业提供快速高效的贴身物流服务,共享仓储资源,发挥资源效率。
应提供仓储、库存管理服务。
应提供入库、出库管理服务。
应提供车辆与人员管理服务。
应提供车辆与货物出入园区管理服务。
宜提供智能补货调度管理服务等。
3.2.4 绿色双碳管理平台
绿色双碳管理平台,建立统一数据信息共享体系,促进监测管理信息综合分析和应用。通过技术创新、能力突破,建立水环境管控体系、噪声智能监管体系、产业碳排放管控体系,全面提升污染源监测技术水平和管理效能。
1、水环境智慧管控系统
应汇聚空气质量、水环境监测、监管对象信息等数据信息,采用可视化分析方式展示园区当前生态环境态势情况,并接入历史数据实现趋势或预测分析。
a) 应对环境监测数据完成分析、发布,超标预警,包括空气、水环境。
b) 宜建设水质异常预警,利用流量计、液位计、水质监测仪等传感设备,实现管网水质的动态监测,实现对管网在线实时监控、预警、仿真模拟分析,在管网运行数据异常时快速进行事故溯源、追踪和预警,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c) 宜实现水质污染物精准溯源,通过构建新型水质概念FOM和系列水质指纹参数,建立常见污染源水质指纹库; 将重点污染源工况大数据成果与水环境质量监测、监管、预警相结合,构建有机分析预警体系,实现污染物实时预警溯源,识别主要污染类型、来源。
d) 宜实现园区排污贡献智能分析,结合等标负荷法与贡献率测算模型等模型技术,深度解析不同空间尺度各污染源的污染负荷以及贡献率,确定各片区主要污染源、污染物与污染空间分布特征,实现对不同片区不同污染源类型的分类管控。
2、噪声智能监管系统
噪声监管是城市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信访投诉案件中一半以上都是噪声问题。宜建设园区噪声监管地图,通过建立大数据模型,实现网格的高空间分辨率的实时噪声地图,通过对噪声高地图进行分析,识别重点区域、重点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噪声监管。
3、产业碳排放管控系统
宜基于大数据针对工业园区产业减污降碳进行分析,产业链的解析,分析整个产业链上的污染物、碳排放和能源结构,从而为区域的减污降碳提供决策支持,实时监测、动态核算重点企业的碳排放量。
3.2.5 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平台
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平台应对硬件设施、云计算平台、数据中心、大数据平台等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集中建设和管理。为园区内企业提供办公所需的IT、网络相关设备的租用服务,节省基础设施重复投资,降低能耗。
3.3 公共服务
3.3.1 智能客服平台
宜建设智能客服平台,提供7×24小时不间断的智能化服务:
a)应结合园区现有业务系统,收集园区报事报修、咨询问答、办事流程等信息,构建智能客服语义知识库;
b)应支持多轮对话,精准定位问题,提升答案准确性;
c)应具备机器学习能力,越用越聪明,不断提升回复质量;
d)辅助人工客服快速填写工单、智能问答和智能分派工单,提升客服效率。
3.3.2 停车管理平台
应建设面向园区车辆管理、停车场管理的管理平台:
a) 应提供交通信息的收集、处理、发布、交换、分析。
b) 应提供智能停车场服务,实现车辆统一停车管理、电子支付、智能监督管控和停车引导、充电桩管理运营等功能。
c) 智能处置
3.3.3 医疗管理平台
宜建设智慧医疗管理平台提供如下服务:
a) 应提供医疗信息服务。
b) 应提供预约挂号服务。
c) 宜提供电子病历查询。
d) 宜提供支付订单查询。
e) 宜提供检查报告查询下载等功能。
f) 智能医疗助手,辅助医生诊断
3.3.4 公寓管理平台
宜建设智慧公寓管理平台,打通公寓租赁运营端、服务端、物联网端的租赁产业互联平台,并利用全方位管理服务赋能公寓企业,实现员工在线、租户在线、服务在线、管理在线,助力管理者提高运营效率,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
a) 应提供智能控制功能。通过对接主流 IOT智能设备,实现智能门锁、水电能耗动态管控和预警,打造差异化租住体验。
b) 应提供在线看房功能。租客端APP、官网、小程序等多种渠道,VR、视频、图片等多种展示方式,深度专业闭环在线找房、在线签约、在线支付、在线维修等租房业务流程。
c) 宜提供在线签约功能。集成电子签名系统。通过实名认证、云端证书、公证保全措施,保障合同签署合法有效;提供金融级别的、 全面安全保障,确保合同无法篡改。
d) 宜提供云招租功能。将房源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分发,并高效统一管理,降低营销人力成本,提高营销转化率和效率。多渠道精准分发,快速触达更多目标用户。
3.3.5 办公管理平台
宜建设办公服务共享平台提供各类办公资源与办公软件(包括办公位、会议室、办公家具以及云桌面、OA系统等)共享服务。解决创新企业办公资源不足问题,降低时间和人力成本,提升园区办公效能和组织效能。
应提供设备开关集中控制。锁定最舒适温、温度。定时开闭,审核使用,利于节能减排。远程管理,可远程统一关闭。
应提供智能会议室。手机一键控制窗帘、幕布、投影机等设备打造。会议中自动调节灯光、窗帘、投影机、吊架、幕布、空调灯,不需要办公室人员操作。
应提供智能监控。管理层、敏感部门进出可控可查,保障资料安全;摄像头直连管理人员办公设备,可随时监管;同步连接门口摄像头,闲杂人等无法进入。
应提供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对文档、照片、视频等各类素材做了统一的分类管理,设置不同级别的管理权限。
宜提供情景控制。可以实现会议模式、午休模式、工作模式、下班模式等多种场景,方便实用,省电。一键式声音控制或声音控制灯光调节、空调开关,幕布及窗帘开关。
闻道有先后,文章有遗漏,更多精彩文章:
专栏内容,一键触达 | ||
碳达峰碳中和 | 碳达峰监测系统 | 节能监测系统 |
能源管理系统 | 智慧照明系统 |
扫码添加微信,一对一咨询产品、免费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