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早期的发展历程,以及我国的 是如何展开研究的。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开始重视对能源消耗的控制,对公共建筑能耗的监管成为各国降低能耗的重要手段之一。英国和美国成为建筑能耗监测的先驱,但限于发展背景,最初是以问卷的形式对公共建筑的能耗进行调查统计。英国于1976 年开始统计已建和在建公共建筑的能耗情况,并对既有公共建筑进行了节能潜力的研究。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的飞跃式发展,为能源管理平台的技术革命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国外主流的能源管理系统大都比较成熟,上传的数据类别也远多于一般的 ,其应用功能也远远超出建筑的统计和分析,更关注用能系统级和设备级的深度能效分析,及用能系统的能耗诊断及优化控制策略。
相对于国外,我国对建筑能耗的监管起步较晚。
从2007年开始,国家相关部委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指导文件,要求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部、省、市、区级标准化能耗监测平台,最终建立起全国联网的能耗监测平台。国家还以北京、天津和深圳作为首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测示范城市,建立大型公建能耗监测平台及建筑能耗数据中心,实现对公共建筑的在线能耗监测。
2013年,北京市公共建筑电耗大数据平台在全国率先建设完成,至2015年超过13000栋公共建筑的电耗基础信息被采集,通过对电耗数据的分析,北京市掌握了3000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筑用电量在各区县的分布情况。
深圳在2011年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及能耗数据中心,对超过500栋大型公共建筑实施在线能耗监测,在对获得的能耗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了既有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
上海市于2009年发布了相关技术规范,对 的设计、施工、检测、验收和维护运行的全过程提出了统一要求,目前已经建成基本覆盖全市的建筑 ,对超过1400栋公共建筑进行能耗计量、评价分析及定额标示等。
除此之外,全国绝大多数省份也都在逐步出台符合地区情况的文件和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开始搭建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很多大学或高新技术企业也在该领域开始较多的研究。
更多三水智能化精彩文章,点击下方链接立即查看:
扫码添加微信,一对一咨询产品、免费报价